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振兴,10月26日至28日,中南大学附属学校管理中心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以“大中小贯通”理念与路径赋能江华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清燕,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附属学校管理中心主任肖慧等一行12人实地参与,江华县委常委、副县长曹斌出席陪同。
协同共建,打造思政育人新平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对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此共识下,曹清燕、肖慧等一行先后到访江华二中、江华职业中专、江华思源实验学校、沱江镇第七小学等学校进行调研,通过随堂听课、师生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各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思政课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结构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具体情况与特色做法,并在专题研讨座谈会上,对江华各学段思政课建设进行精准把脉与深入指导。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系统工程,当前仍需破解学段衔接中‘形联神不融’的问题”,正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名校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肖慧指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所面临的困境。她强调,要立足“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核心原则,从目标设计、内容转化和师资协同三方面系统推进,将江华红色资源、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实践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机制化、项目化、成果化等举措加强校地协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江华样板”。
调研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江华瑶族自治县签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三方将通过基地共建、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等形式,合力打造思政育人平台,实现大中小思政课“内容衔接+师资协同+实践育人”的一体化建设目标。
资源共享,赋能区域教学新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共享,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为切实提升江华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肖慧带领雅礼中南附属中学党支部书记张水良、校长刘陆军、副校长卢明及7名骨干教师,分别赴江华思源实验学校、大圩中学、小圩中学三校,开展名师送教、中考备考策略讲座与学科示范课等活动。
雅礼中南附属中学副校长卢明及邓和国、王湘文、王世林、韩勇等教学名师,结合湖南省中考改革趋势及江华县教学实际,进行现场教学示范与专题指导,并就教学设计、难点突破、命题分析、复习策略等方面,与江华县教师展开深入交流。
江华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系统梳理并推广此次送教活动的宝贵经验,依托中南大学的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中考备考效能,提高乡村学生升学率,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自定点帮扶江华县以来,在中南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附属学校管理中心积极对接江华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协调雅礼中学及附属中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开展名师送教、跟岗锻炼、学生结对、专题培训和基地共建等项目,逐步形成“校地联动、时空联动、资源联动”的长效帮扶机制,有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江华地区流动,为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均衡贡献了中南力量。
未来,附属学校管理中心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断深化“高校资源+县域教育”融合机制,强化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持续探索并实践“大中小贯通式”教育帮扶范式,推动教育帮扶工作往深里走、实里走,助推江华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审:郭佳昂 二审:陈梦瑶 三审:肖慧)